去年小麦秋播期间天气持续干旱,墒情较差,土壤封闭效果不理想;后期墒情有所改善,加之低温来临时间相对晚,利于早播小麦的茎叶处理除草,有效压低了田间杂草基数和重草田的数量。2020年12月10日调查统计165个家庭农场,化除面积比例达54.5%,推算全区秋冬防除面积达24.6万亩左右(比往年高近二十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去年的化除比例),但由于今年越冬期间遭受三轮强降温天气,特别是出现零下10℃低温(为十年来最低),部分早除的麦田异丙隆用量过高,加之防冻保温措施不到位,导致小麦田冻药伤相对较重。

据本站调查:系统田,11月5日播种,出草期略迟,11月19日开始出草,11月25日进入出草峰期,后期温度较高,峰期持续时间长,长达20天,12月10日后草量明显下降。推算冬前亩平单子叶杂草125万株,双子叶杂草约5万株。

近期,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回升、春季雨水增多,杂草将进入生长旺盛期,危害进一步加重。若不及时防除,严重的将形成草荒。各镇街要根据天情(易遇“倒春寒”)、苗情、草情;抢抓适期;精选药剂配方,及早控制麦田杂草的危害。

一、发生情况

全区小麦面积45.16万亩,近期本站与相关镇共调查147块麦田,草害达标面积和重草田面积明显低于往年:亩平均总草65.8万株(去年50.5万株),幅度0-188.6万株;其中,以菵草、硬草、日本看麦娘为主的单子叶杂草亩平均50.6万株(去年39.5万株),幅度0-164.8万株,全区重草田(200万株以上)面积约1.1万亩(去年0.9万亩);以繁缕、荠菜为主的双子叶杂草亩平均15.2万株(去年10.2万株),幅度0-69万株;仍有个别田块经目测总草超过600万株/亩。经推测,全区麦田需春除的面积约18.1(去年16.5)万亩,其中单子叶杂草达标面积9.8(去年10.5)万亩,双子叶杂草达标面积13.5(去年7.9)万亩。

二、防除意见

1、用药时间:2月下旬—3月中旬(避开低温、寒流天气用药,选在最低气温稳定在5℃以上)。

2、防除对象田:凡每平方尺有单子叶杂草50枝或双子叶杂草10枝的田块。

3、防除技术

①网草、日本看麦娘为主的,每亩用5%唑啉·炔草酸或5%唑啉草酯100-120毫升。

②早熟禾、硬草等为主的,每亩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30毫升(草多田用高量)。

③繁缕、荠菜、猪殃殃混生的,每亩用5%双氟磺草胺24毫升+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75毫升;或20%双氟磺草胺·氟氯吡啶酯7.5克+ 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60毫升。以荠菜、猪殃殃混生为主的,每亩可选用20%双氟磺草胺·氟氯吡啶酯7.5-10克。单、双子叶混生的,提倡二次施药,先防除单子叶杂草,间隔10天防双子叶杂草。

以上药剂,选择晴好天气,在田间露水干后进行茎叶细喷雾;亩用水量25-30公斤,为确保效果,要打匀、打透。

4、注意事项

①春季气温多变,要抢抓晴好天气,突击用药,必须掌握在日最低气温5℃以上时施药,寒潮来临前后7天内不要用药,以防产生冻药害;

②防止漏治、重喷;3%甲基二磺隆、5%唑啉·炔草酸等在大元麦田禁用;

③3%甲基二磺隆使用技术较为严格,要同时添加专用助剂,最高用量每亩不得超过30毫升(在技术部门指导下),须做到:已拔节小麦禁用;渍害重、排水不畅的禁用;禁止与二甲四氯和唑草酮类等激素型药剂混配使用;苗体小、弱的小麦及部分强筋或角质的品种对其敏感,易造成药害,应谨慎使用;

④用药时防止大风药液漂移,影响邻近敏感作物;药后及时清洗药械,以免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