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期是多种病虫集中危害的重要时期,也是防病虫、夺丰收最为关键的时期,更是实现秋粮稳产保供的重要窗口期。当前我区水稻正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以穗颈稻瘟病、稻曲病等为主的穗期病虫一旦发生危害,将给水稻产量带来重大损失。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下旬多阴雨天气,且气温较常年略低,极有利于水稻穗颈稻瘟病、稻曲病发生危害。因此,各镇街务必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水稻穗期病虫防治的重要性,全力组织打好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保障水稻丰产丰收。

一、发生情况

1、稻瘟病:本站8/15-16普查娄庄、白米、天目山、三水、溱潼、俞垛等镇街27块机插稻田,见病田块率70.37%,平均病穴率9.79(0-60)%,平均病株率1.22(0-37.08)%,平均病叶率0.42(0-10.1)%,轻于去年(去年8/13普查,见病田块率89.66%,平均病穴率53.55%,平均病株率9.33%,平均病叶率2.42%)。据调查预测,机插水稻抽穗期集中在8月25日前后,直播稻在8月底至9月初,水稻生育进度与去年相比略早,因播栽时间不一致,抽穗期拉长,高达15天以上,大大增加了稻瘟病流行的风险。同时天气条件也有利于稻瘟病菌的传播与蔓延,加之种植的南粳9108、南粳5055等水稻品种多为感病品种,穗颈稻瘟病流行风险较高,预计该病偏重到大发生。

2、稻曲病:水稻破口抽穗期是稻曲病易感生育期,我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为易感病品种,加之施氮肥量高,一旦遇到适宜的天气条件将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在破口前5-7天主动预防。

3、纹枯病:系统田8/16调查病穴率23.33%,病株率14.36%(较8/4调查病穴率上升42.86%,病株率上升41.09%)。本站8/15-16普查26块机插稻田,见病田块率42.31%,平均病穴率5.57(0-90)%,平均病株率3.29(0-68.67)%,略轻于去年(去年8/13普查,见病田块率59.26%,平均病穴率12.06%,平均病株率3.92%)。近期纹枯病上升较快,后期严重发病将会危害水稻上部功能叶,影响产量。预计水稻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

4、稻纵卷叶螟:

灯下,8/9-10出现一个蛾峰,单灯单日最高诱蛾164头。

田间赶蛾:系统点自7/28田间蛾量上升,出现两次蛾峰,一峰8/1-2,峰期最高亩蛾量340头,二峰8/7-8,峰期最高亩蛾量270头,截至8/16系统田累计蛾量2720头/亩,低于去年(去年14300头);大伦点自7/28田间蛾量上升,蛾峰8/1-2,峰期最高亩蛾量210头,累计蛾量1720头/亩;娄庄点自7/31田间蛾量上升,蛾峰8/1-2,峰期最高亩蛾量220头,累计蛾量1200头/亩;沈高点自7/27田间蛾量上升,蛾峰8/2-3,峰期最高亩蛾量100头,累计蛾量880头/亩。

性诱监测,截至8/16五(3)代平均单只累计诱蛾219.5(12-798)头,高于去年(去年平均单只累计诱蛾78(30-119)头)。

本站8/15-16普查,平均卷叶率0.27(0-1.85)%,平均百穴虫卵量39(0.5-96)头(粒),当前田间虫态复杂,高龄幼虫与卵并存,如若后期有补充迁入,与本地羽化虫源叠加,田间虫卵量将会继续增加,预计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局部田块偏重发生。

5、稻飞虱:本站系统田8/15-16调查,平均百穴混合虫量1750头,其中灰飞虱平均百穴虫量300头,白背飞虱平均百穴虫量1450头。8/15-16普查,平均百穴混合虫量891(125-2075)头,其中灰飞虱百穴178(33-500)头,占比19.9%,白背飞虱百穴713(283-1667)头,占比80.1%,虫量略高于去年(去年8/13普查,平均百穴混合虫量758头,其中灰飞虱占比20.8%,白背飞虱占比78.1%,褐飞虱百占比1.1%)。灯下、田间暂未查见褐飞虱。预计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

6、螟虫:预计今年螟虫轻发生,局部中等。

二化螟:发生早,蛾量大。性诱监测,3/30日始见(桥头大杨),早于去年4天(去年4/3)。8月以来,罗塘、张甸、娄庄等7个监测点平均单只累计诱蛾60.3(13-133)头,高于去年同期(49.3头)。本站7/17-19普查,一代平均残留虫量2.7(0-31.5)头/亩,高于去年(去年零星查见);一代螟害株率0.003(0-0.04)%,高于去年(去年零星查见),仍以我区娄庄、白米等东部地区危害重。本站7/28剥查发育进度(朱翟、朱云),共计获虫25头,其中幼虫22头,4龄占28%、5龄占56%、6龄占8%、预蛹占4%、蛹占4%。预计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在8月中旬末。

大螟:灯下,4/12始见;性诱监测,4/18日始见(娄庄放牛),迟于去年4天(去年4/14)。8月以来,罗塘、张甸、娄庄等8个监测点平均单只累计诱蛾31.4(0-115)头,高于去年同期(1头)。本站7/17-19普查,二代平均残留虫量0.0014(0-0.04)头/亩,高于去年(去年零星查见)。一代螟害株率0.0015(0-0.04)%,高于去年(去年零星查见)。本站7/29剥查发育进度(朱翟、小杨),共计获虫20头,其中幼虫19头,4龄占5%、5龄占35%、6龄占55%、预蛹占5%。预计三代大螟卵孵高峰在8月下旬。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坚持“主动出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防控策略。全力打好穗颈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水稻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

2、防治时间及次数:

主动用好3次药,第1次,破口前5-7天(主茎叶枕距为0-5厘米);第2次随破口随用药(破口穗数5%左右),大面积在8月24日左右用药;第3次齐穗用药。

3、防治配方:

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26%甲氧·茚虫威悬浮剂或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

防治穗颈稻瘟病:40%稻瘟酰胺悬浮剂或40%三环唑悬浮剂。

防治稻曲病、纹枯病: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或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

防治稻飞虱、叶蝉:7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或50%烯啶虫胺水剂+25%吡蚜酮悬浮剂。  

稻田综合种养区:稻纵卷叶螟、螟虫:短稳杆菌悬乳剂。稻瘟病:2%春雷霉素水剂。稻曲病、纹枯病:24%井冈霉素A水剂。稻飞虱:6%乙基多杀菌素悬乳剂。

为提高防效、减缓药剂间的拮抗、增强黏着性(防雨水)可加入助剂。

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选择以上配方,对水20-25公斤喷细雾。

4、注意事项

(1)穗颈稻瘟病、稻曲病坚持适期预防,各镇街要加强分类指导,把准水稻生育期,确保随破口随用药。

(2)注意用足水量,喷雾要匀,防止浓度过高产生药伤。如遇连阴雨天气,抢雨前和雨停间隙用药;药后4小时内遇大雨,要及时补治。

(3)疫情期间用药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开高温时段用药,严禁老、弱、病等不宜人员用药,防止中毒中暑。

(4)为确保穗期病虫防治效果,无人机防治用水量要达到1.5公斤以上,提倡使用自走式植保机,确保水稻整株均能接触药液。

(5)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禁用高毒、高残留及违禁农药;

(6)注意蜜蜂、蚕桑及稻田养殖动物的安全,药后田水防止外泄到养殖水面,以免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安全。

(7)包装废弃物请勿随意丢弃,及时回收,以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