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秋熟作物病虫害集中发生危害和开展总体防控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病虫监控两不误,各镇(街)要从稳定秋粮生产的大局出发,以压低病虫基数为目的,全力打好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总体战,确保水稻安全生长。

一、发生情况

1、稻纵卷叶螟

四(2)代:迁入偏晚,蛾量低于去年。灯下,娄庄7/5始见(312日监测到的为无效虫),晚于去年(去年6/9);田间赶蛾,6/26始见,出现两次小峰分别是6/267/3-4,系统田四(2)代累计蛾量30/亩,低于去年(去年4130头)性诱监测,7/1始见(桥头大杨),晚于去年3天(去年6/28);四(2)代平均单只累计诱蛾3.50-12)头,低于去年(去年平均单只累计诱蛾9.70-29)头)。本站7/17-19普查,平均百穴虫量0.060-0.67)头,平均卷叶率0.0180-0.23%,低于去年(去年同期,平均百穴虫量0.3头,平均卷叶率0.04%),普查时田间以4龄虫为主。

五(3)代:灯下,7/29-30出现一个蛾峰。田间赶蛾:7/20以来,一般田块亩蛾量30头,系统田自7/28田间蛾量上升,截止7/30系统田累计蛾量260/亩,低于去年(去年1990头),今后几天田间蛾量仍将有所上升。7/30稻纵卷叶螟卵巢解剖30头,其中1级占比33.3%2级占比46.7%3级占比10%4级占比10%5级占比0%,综合分析以本地虫源为主。预计今年五(3)代中等至偏重发生。

2、稻飞虱

迁入晚于去年,灯下6/28始见白背飞虱,晚于去年6/9。系统田7/2229百穴混合虫量680头、1066.7头,7/29白背飞虱百穴虫量816.7头,灰飞虱百穴虫量250头。7/29普查,平均百穴混合虫量1055.773503250)头,其中白背飞虱836.5475-1333.33)头/百穴,以高龄若虫和成虫为主。截止目前,田间、测报灯下尚未查见褐飞虱。预计今年中等偏重发生,如中后期迁入叠加,将加重发生。

3、稻叶瘟

    本站7/22调查系统田(南粳9108),未查见(去年同期未见)。7/19普查,见病田块率22.2%,平均病穴率1.020-36%,平均病株率0.120-5.33%,平均病叶率0.040-2.03%,轻于去年(去年7/14-17普查,见病田块率34.3%,平均病穴率1.380-9%,平均病株率0.270-4.22%,平均病叶率0.1230-1.8%);老病区、感病品种、早播的直播田块(51日播种)发生较重,病叶率可达18.5%左右。729日普查,见面田块率60%,平均病穴率7.480-43.33%,平均病株率0.620-4.89%,平均病叶率0.180-1.22%。受低温、寡照、连阴雨天气影响,稻叶瘟扩展蔓延速度较快,感病品种已出现明显的“火烧状”发病中心。预计稻叶瘟中等发生,感病品种、老病区可达偏重至大发生。

4、水稻纹枯病

    本站7/22调查系统田,未查见,去年7/16系统田查见,平均病穴率1.33%,病株率0.11%7/15-19普查,见病田块率25%,平均病穴率0.310-20%,平均病株率0.090-5.94%,略轻于去年(去年7/14-17普查,见病田块率23.1%,平均病穴率0.320-3.33%、病株率0.120-1.63%);早播田块,纹枯病发生较重,病穴率高达75%,病株率达30.63%729日普查,见病田块率36.4%,平均病穴率1.930-20%,平均病株率0.920-8.5%,早播早栽田块病穴率高达90%,病株率达58.13%。随着近期搁田复水,纹枯病进入发病盛期,预计水稻纹枯病中等偏重态势。

二、防治技术

1、防治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病虫兼治、治前控后”的防控策略。全力打好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拔节—孕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

2、防治时间:所有田块在8月57日用药防治。

3、防治配方

防治稻叶瘟:用40%三环唑悬浮剂或40%稻瘟酰胺悬浮剂,重发田30%稻瘟灵乳油(富士一号)。

防治纹枯病: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或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防治稻纵卷叶螟:用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或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治稻飞虱:用25%吡蚜酮悬浮剂。

稻田综合种养区:稻叶瘟:用2%春雷霉素水剂;纹枯病:用24%菌刀水剂;稻纵卷叶螟:用短稳杆菌悬乳剂;稻飞虱: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乳剂。

为提高防效、减缓药剂间的拮抗、增强黏着性(防雨水)可加入激健或派米瑞。

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选择以上配方,对水20-25公斤喷细雾(飞防用水量不低于1.5L)。

4、注意事项

1)要积极引导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推进高效植保机械防治,用药时,种植户要按疫情防控和作业要求,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减少人员聚集,确保适期防控,提高防治效果。

2)注意用足水量,喷雾要匀,防止浓度过高产生药伤。药后4小时内遇大雨,要及时补治。

3)避开高温时段用药,严禁老、弱、病等不宜人员用药,防止中毒中暑。

4)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禁用高毒、高残留及违禁农药;包装废弃物请勿随意丢弃,注意蜜蜂、蚕桑及稻田养殖动物的安全;用药后田内水防止外泄到养殖水面,以免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