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要强化抗灾减灾,因地制宜、因苗制宜,
突击抓好分类管理,加快苗情转化升级,为水稻丰产增效打下
良好基础。
一、加强实地调研,科学研判苗情。各地要组织农技人员
深入一线,认真开展调研分析,及时摸清苗情状况,因地制宜
制定应对之策。总体看,受持续阴雨寡照影响,苏中及沿江苏
南地区水稻播栽期跨度大,水稻出叶速度降低、分蘖减慢,水2
稻生育进程推迟、干物质积累不足,苗情不平衡性突出。据 7
月 7 日省农技推广系统苗情调查统计,苏中及沿江苏南地区机
插稻叶龄 6.5-8.5 叶、茎蘖数 15-23 万/亩,直播稻叶龄 6-7.5 叶、
茎蘖数 18.5-28 万/亩。生育进程比去年同期慢 0.5 叶左右,平均
茎蘖数少 2.0 万/亩。淮北地区水稻生育进程与去年同期相仿。
手栽稻叶龄 9~11 叶,茎蘖数 15~22 万/亩;机插稻叶龄 7~9
叶,茎蘖数 15~24 万/亩;抛秧稻叶龄 9~11 叶,茎蘖数 17~
24 万/亩。部分早栽(播)田块已进入无效分蘖期,迟栽(播)
田块刚开始活棵分蘖。全省地区间、同地区田块间水稻生育进
程差异较大。
二、科学运筹肥料,加快恢复生长。要因苗制宜调节肥料
施用策略,促进植株快速恢复生长。对受阴雨影响移栽晚、受
淹重、僵苗不发、肥料流失严重的机插田块,在基蘖肥的基础
上,依叶色及长势,酌情补施分蘖肥,以含氮、磷、钾复合肥
为主,或喷施水稻防僵苗系列生化产品,加快分蘖发生,提高
抗逆能力;对播期较迟、苗体弱小、肥料因雨流失多的直播稻
要分次补施分蘖肥,促进植株由弱转壮;对适期移栽、发苗较
好的手栽稻和抛秧稻,以少量氮肥捉黄塘、促平衡;对播期早、
群体大的直播稻要减少分蘖肥用量及施肥次数,并做好及时疏
苗,构建适宜群体。
三、加强水浆管理,增强根叶活力。要及时疏通内外三沟,3
确保雨住田干。因雨移栽较晚的机插秧,活棵后实行湿干交替
间隙灌溉,灌水深度以 3cm 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
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气促根、水气协调,促进根叶蘖早生
快发、健壮生长。对播期迟受淹重的直播稻,要及时排水露田,
保持田间湿润,促进根叶协调生长。对生育进程正常,已达到
穗数苗和即将达到穗数苗的田块,按照“苗到不等时”的原则,
适时适度搁田,控制无效分蘖生长,提高有效分蘖数量;对还
未够苗的田块,要在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苗的 80%左右时
自然断水搁田,采取轻搁、多次搁的方法;对部分迟播、迟插、
迟抛、病虫危害重、僵苗迟发等茎蘖数明显不足的田块,按照
“时到不等苗”原则,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亩用 5 公斤左右
尿素加复配锌、钾肥,实行带肥搁田,轻搁、多次搁。待田内
有少量细裂缝时,即可上水,然后再落干,循环往复,最终达
到田土沉实,田中不陷脚,田面土表见新根,叶色褪淡,叶片
挺直为止。
四、科学防灾减灾,促进安全生产。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
是各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时期,各地要把防灾减灾作为抓好
当前生产的重中之重,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减
轻灾害损失。要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信
息,及早制定完善防灾减灾技术预案,切实做好旱、涝、极端
气温等自然灾害防御工作。要加强田间内外三沟排查配套,确4
保能排能灌,提高抗灾能力。要密切关注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
按照植保部门病虫预测预报,重点抓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
螟虫等专业化防治和稻田杂草(杂稻)防除工作。要及时组织
各级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会商分析水稻苗情长势,
研究制定生产管理技术意见,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切实提高田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强化宣传发动,广泛利用
电视、广播、手机报、微信、QQ、现场培训指导等方式,促进
防灾减灾和绿色增产技术落实落地落细。
关键字:
我有说话...
已有0条评论,共137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