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简介
生猪是对种猪之外的未被宰杀的家猪统称。生猪肉可食用,皮可制革,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易饲养,繁殖快,是我国居民主要的肉类来源之一。老话说得好:“百菜独有白菜好,诸肉唯有猪肉香”,这也侧面印证了中国人对于猪肉的喜爱。生猪除以鲜肉供食用外,也可以深加工成火腿、腌肉、香肠和肉松等制品。除食用之外,猪皮、猪鬃和猪肠衣还可作工业原料,应用较为广泛。
生猪产业链概况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生猪产业链体系,自上而下涉及了多个行业,其中包括:上游的饲料行业、育种行业、动保行业;中游的生猪养殖行业、屠宰行业;以及下游的深加工行业等。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屠宰加工,最后通过物流运输至商超、酒店、批发农贸市场等进行销售,或制成高低温肉制品,最终流入消费者手中。
生猪饲料行业主要为生猪养殖提供能量和蛋白摄入,投入品包括玉米、小麦、麸皮、粕类及添加剂等;产出品按料型分为配合料、浓缩料及预混料,按饲喂阶段分为前期料及育肥料;销售毛利约6%。猪饲料产业领军企业有双胞胎集团、新希望集团、正大集团、海大集团、大北农等。
生猪动保行业主要为生猪养殖行业提供疫苗产品,为生猪健康长大保驾护航,毛利水平约41%,全产业链最高。猪疫苗行业的主要企业有天康生物、生物股份、中牧股份、瑞普生物、申联生物等。
生猪养殖行业主要通过自繁自养或外购仔猪的方式进行仔猪育肥,最后通过售卖商品猪赚取利润,是生猪产业链最核心环节,销售毛利约7%。目前上市猪企的市占率可达20%以上,主要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傲农生物等。
生猪屠宰加工行业收购商品猪,分割为猪肉和猪副产品,主要以赚取生猪和猪肉之间的价差为盈利来源。屠宰行业一头连着生猪养殖,一头连着猪肉消费,是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企业通常不会单业务布局,而是上下游多业务布局,毛利在8%左右。国内屠宰行业较为分散,未来随产业链一体化的逐步发展,市场将会进一步集中。目前我国主要屠宰加工企业有新希望、龙大肉食、双汇发展、顺鑫农业等。
生猪饲料
生猪饲料行业主要为生猪养殖提供能量和蛋白摄入,投入品包括玉米、小麦、麸皮、粕类及添加剂等;产出品按料型分为配合料、浓缩料及预混料,按饲喂阶段分为前期料及育肥料;销售毛利约6%。猪饲料产业领军企业有双胞胎集团、新希望集团、正大集团、海大集团、大北农等。
预混料由维生素、矿物质和载体构成,需另添加能量原料和蛋白原料。其优势在于自配料成本低、原料自选可控,新鲜度较好以及加药方便。其劣势在于劳动力投入加大、需自建原料渠道与库存、生产管理难度加大。
配合料由预混料、蛋白原料和能量原料构成,经粉碎、混合、制粒加工而成。其优势在于使用方便、高温制粒安全。其劣势在于成本高(比自配料高500-800元/吨)、原料不能自选且不可控、制粒后不方便加药等。
浓缩料由预混料和蛋白原料构成,需另添加能量原料。其优势与劣势介于预混料配合料之间。
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相继经历哺乳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等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哺乳期、乳猪期、保育期、育肥期四个饲养环节。120千克出栏肉猪理论饲养日龄200天,总耗料312千克,料肉比为2.6。
每个阶段的饲料品种、日龄、采食量及料肉比的详细情况见下图:
生猪动保
生猪动保行业主要为生猪养殖行业提供疫苗产品,为生猪健康长大保驾护航,毛利水平约41%,全产业链最高。猪疫苗行业的主要企业有天康生物、生物股份、中牧股份、瑞普生物、申联生物等。
生猪养殖
#
生猪繁育体系
生猪繁育体系按照杂交过程中不同代际定义为一元猪(纯种猪)、二元猪(种猪)、三元猪(商品猪)。如果按照辈分,也可分为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其中,“祖代”一元纯种猪用来生产二元种猪;再通过选取二元母猪,以及一元纯种公猪,作为“父母代”用来生产三元“商品代”。
目前全球一元纯种猪有5大品种,其中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三个品种的养殖最为广泛。随着选育技术的发展,不同品种间通过杂交又形成了新的种系,如英系、美系、丹系、加系和法系。国内一元纯种猪主要为宁乡猪、太湖猪、香猪、东北民猪。
高元次杂交猪的各类性状普遍优于低元次猪,通过杂交得到的商品猪,继承了不同品种的优势基因。目前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通过一元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夏母猪(简称大白猪)产下二元“长大”猪,再选取其中“长大”母猪和一元杜洛克公猪作为父母代,杂交出三元“杜长大”猪。通过杂交得到的“杜长大”猪继承了祖代优势基因,具有体型大、生长周期短、饲料回报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因此广泛流通于市场。
#
生猪生命周期
从养殖户视角来看,从补栏后备母猪到商品猪出栏变现,大约需要经历14个月。 从母猪视角来看,生猪生命周期约4-4.5年
1)出生哺乳→后备母猪:历时 4 个月,成为后备母猪,此时体重约为50 公斤。
2)后备母猪→能繁母猪:再经过 4 个月左右的悉心喂养,母猪性发育成熟,具备了妊娠的能力,此时体重达到 200 公斤左右。
3)不断产子的周期循环:接下来,作为一头能繁母猪,正式开启了生娃之路。经过配种,母猪进入长达 4 个月的妊娠期。待顺利分娩后,进入约 21天至一个月的哺乳期。待乳猪成功断奶后,母猪“中场休息”后,重新进行配种,进入到下一个轮回。
4)淘汰母猪:一般来说,一头母猪一年产仔 2 次,生育年龄通常在 7 胎左右,即成为能繁母猪 3-3.5 年之后,身体将不再适用于生育,届时则被养殖场淘汰。
从商品猪视角出发,生猪生命周期约6个月
1) 哺乳期:乳猪出生后,大约经历 21 天-一个月左右的哺乳期,成为断奶仔猪,此时体重约为 7 公斤。
2) 保育期:断奶仔猪将转至保育舍,大约经过 1 个月的悉心照顾,成为小猪,此时体重约为 23 至 25 公斤。
3) 育肥期:小猪将转至育肥舍,大约再经过 4 个月的喂养,长成 110公斤左右可出栏的商品猪。养殖户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控制育肥节奏,或提前或压栏,多数情况下,出栏体重在 100-130 公斤之间波动。
综上所述,若养殖户视觉出发,从补栏后备母猪至商品猪出栏变现,共经历 3 个环节,共计大约 14 个月。具体来看,后备母猪性成熟历时 4 个月,能繁母猪妊娠 4 个月,小猪长大历时 6 个月。从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增加传导至商品猪出栏的增加,共计大约 10 个月,这也是猪周期的由来。
#
生猪养殖模式
生猪养殖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分别为育种、育仔、育肥。目前大规模猪企尽可能通过自己选育、扩繁祖代猪以确保优良基因,进而保证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育种环节差异性不大,各家猪企的经营模式差异主要体现在育仔和育肥介入模式上。
国内生猪养殖大致分为自繁自养与外购仔猪育肥两种模式。
自繁自养是指从引进后备母猪到出栏商品猪(育肥猪120千克)的养殖过程,历时约14个月,具体包含4个月妊娠期分娩得到仔猪,21至24天哺乳期转为断奶仔猪1个月左右保育期转为小猪,4个月左右育肥期转为商品猪。
自繁自养模式,贵但好用。贵主要在于自繁自养属于重资产模式,前期需要大量资本投入自建养殖场,自聘养殖厂负责人、技术人员、养殖工人,自建饲料厂或统一采购饲料、疫苗,雇佣农工集中进行种猪育种和扩繁、仔猪保育、生猪育肥等所有生产过程,并统一销售给终端消费者。该模式的优势在于生猪养殖的各生产环节置于可测可控状态,管理效率较高,防疫效率较高,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成本控制及标准化等方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另外,自繁自养减少了公司和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增强了整体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公司+农户”模式,相对便宜而能用。相对自繁自养,“公司+农户”模式属于轻资产模式。该模式下,企业仅负责种猪繁育、仔猪生产、饲料生产、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环节管理及配套体系建立,向合作农户提供关键环节技术支持和服务,而建造养殖场的成本则由农户自行承担。公司只需要验收栏舍合格后,收取一定合作保证金,与农户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发放猪苗、饲料、药物、疫苗等养殖所需物资。待生猪达到出栏重量后,公司回收销售,支付农户代养费,生猪所有权全程在公司手中。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有效地整合养殖规模扩张中需要的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利用国内分散土地资源和闲余劳动力,轻资产模式有助于公司在前期快速的规模化扩张。但同时也有一定风险,主要在于管理效率低,无法控制农户实际用料情况,以及存在农户毁约风险,企业可能拿不到超额利润等。
商品猪的出栏体重通常为100至140千克。养殖户会根据猪价高低导致的边际收益及季节性调整出栏体重。当前由于猪价处于历史高位区间,商品猪多压栏至120千克以上,压栏现象尤其体现在代养农户和社会散户。
屠宰产业链
屠宰产业链的上游主要由规模养殖场、个体养殖户和生猪采集商(猪贩子)组成。由于我国生猪养殖历来以散养户和中小规模猪场为主,区域分布较为分散,生猪的流通主要通过猪贩子来完成。个体养殖户及中小养殖场通常先将生猪卖给猪贩子,再由猪贩子统一将生猪转售给屠宰场,或由猪贩子委托屠宰场宰杀后将猪肉转卖给下游销售渠道。前者我们称之为屠宰场的自营模式,后者称为代宰模式。
屠宰产业链的中游主要由屠宰场和猪肉品牌商组成。大型猪肉品牌商,例如双汇发展,通常拥有大量合作或自建的屠宰场,同时拥有下游猪肉销售渠道。他们通过从上游养殖场收购生猪,经宰杀处理加工成猪肉或其他肉制品,再通过各渠道销售赚取利润。
屠宰产业链的下游主要由批发商和销售渠道组成。当前农贸市场依旧是主要的猪肉流通渠道。
本篇对生猪产业链做了简要介绍,更多产业链情况、数据、猪周期及相关投资机会将在后续系列文章中逐步进行研究探讨。CPI和PPI是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分别代表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
我有说话...
已有0条评论,共15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