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至所以把十二月称为腊月,是因为“腊”在古代是人们祭祀百神及祖先的一种活动。《玉炖宝典》说:“腊者,祭先祖,腊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古代的腊祭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因此便把农历十二月称做腊月。由此看来,农历十二月也是人们很繁忙的月份,在日常工作的同时既要做好份内工作又要做一年的总结,还要准备一些过年用的东西。
与此同时,很多人也便开始关注起过年期间的天气情况,由于气候受其多重影响变化无常,不少人纷纷猜测说、今年过年的时候很可能会比往年要冷,当然,也有的人说、过年的时候天气会和往年一样。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过年冷不冷,看了冬至定年景”这是啥意思呢?冬至能看得出来过年冷不冷和年景如何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天也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我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气交接点。同时,老一辈认为冬至这天的交节早晚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直接关系着以后一段时间的冷暖和降水。
农谚曰“冬至暖,过年寒,冬至寒,过年暖”。意思就是说如果冬至节气这天相比较往年暖和,那么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会偏冷。相反,在冬至节气这天相比较往年很是寒冷,那么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会相对暖和一些。这样的谚语其实有很多,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如此对应这么长的时间没什么道理,可是多数的谚语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
以冬至这天天气阴晴来预测过年的时候冷不冷的,比如、“冬至晴,过年衣服晾满绳”,意思是说如果冬至晴天,到了过年的时候,天气就不会很冷。“冬至不见天,过年还把棉衣添”,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这天阴或下雨看不到晴天,过去年的时候会很冷,人们照样要增加棉衣御寒。
“过年冷不冷,看了冬至定年景”,意思就是说冬至这天的天气及冷暖,不但和过年冷不冷有关,也和下一年的年景有关。虽然这样的预测不见得很准确,但也是老一辈总结的经验。
今年(2022年)何时入九?何时出九?按照上述所说的计算方法,今年(2022年)冬至的时间是12月22日,因此,2022年12月22日就是“入九”的第一天,经过计算,2023年3月12日是“九九”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出九”时间。具体详细日期如下:一九: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二九: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三九: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四九: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6日五九: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六九: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七九: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八九: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九九: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春节在几九?冷不冷?“数九”在我国历史悠久,民间流传广泛,不论日常生活还是农业种植,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今年2022年12月22日 “入九”, 2023年3月12日“出九”,春节在“四九”,预测春节期间相对较冷。按照正常的分析,冬至是进入寒冷的开始,“数九”天里以“三九、四九”最冷,今年冬至是农历十一月二十九,到过年正好是一个月的时间,年关前后正在三九、四九之间,应该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所以说,按正常的推理,今年过年的时候天气会很冷,过了农历正月十五,天气才会日渐变暖。
虽然人们过年的时候比较寒冷,但相对农作物来说也是好事,最少控制了农作物的旺长和病虫害的发生。如果到了年关不冷,农作物就会旺长很有可能被倒春寒的现象冻坏而减产,人们常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冷的时候毕竟要冷,这是自然规律!
我有说话...
已有0条评论,共287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