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历朝历代都特别重视农耕生产,为此还历经千百年光景,创造出了“二十四节气”,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农耕,以达到丰收的目的。粮仓里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才是做一切事情最坚实的基础。

立冬,不仅是冬季的开始,更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俗语这样表达:“立冬头碰头,寡妇也不愁”。字面上的意思很简单,在“立冬”这个节气中,恰好出现罕见的“头碰头”现象,这预示着好年景,大丰收。就连家中没有男人的寡妇,都不会为口粮而担忧。按“头碰头”,即一个头与另一个头碰撞在一起,只不过这里不是指的两颗真实的头,而是指“亥月头”和“甲子日”。“亥月头”,是干支历中的说法。古人认为“立冬”之日,便是亥月的月头,这个时间是固定的,不会变的。


言下之意,“头碰头”中的“甲子日”是不固定时间到来的,所以“亥月头”和“甲子日”出现“头碰头”的情况十分罕见,正所谓物依稀为贵,百年难得一遇,自然也就让古人心中瞬间燃起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在日历上可以看到,今年的“立冬”是在阳历的11月7日,农历的十月十四,而这一天正好是辛亥月的甲子日。也就是这么机缘巧合,“亥月头”和“甲子日”在“立冬”这一天完美相遇,出现了“头碰头”的情况。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古人会认为“亥月头”和“甲子日”在立冬这一天相遇,就是来年好年景的预兆呢?


这是因为古人看重了两者“首尾相接”的美好寓意,意味着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因为亥月是十二地支的尾巴,而甲子是干支的开始,两者历经千难万险相聚在一起,这是吉祥的象征。古人以此来祈福丰收和美好生活,是可以理解的。即便是如今,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以后,对于更加美好的生活依然有着浓烈的向往之情,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得以进步的动力。


只不过我们会把这种希望和祈福寄托在了其他事物上,归根结底,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才会有“立冬头碰头,寡妇也不愁”这样的农谚俗语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