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玉米普遍进入小喇叭口期,很快将进入全生育期中最旺盛的大喇叭时期,在长势旺盛而在伏天条件下玉米很容易发生褐斑病与顶腐病,需要大家高度警惕。目前,已经发现多个褐斑病、顶腐病发病地块,综合来看比常年早、比常年重。



发病症状该病多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发生原因:
1、由于目前育种领域缺少对褐斑病的抗原,导致目前高抗此病的品种很少,加之连年小麦玉米复种,田间菌量逐年增加,致病几率大幅增加;2、玉米5~8片叶期,土壤肥力不够,玉米叶色变黄,出现脱肥现象,玉米抗病性降低,褐斑病真菌非常容易侵染;3、空气温度高、湿度大。我地7月份若阴雨天多,发病更严重;4、种植密度高,田间封行早、郁闭重,该病就发生早发生重,据实验同品种在4000株密度时发病率为13%,而密度5000时发病率高达30%,根据现阶段我地实际情况,种植密度普遍较大,非常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流行!防治措施:在玉米6叶后应尽快喷施一遍芸天力加70%安泰生500倍或40%耕高600倍控制褐斑病及其它高等真菌病害的发生, 并且能够提高植株本身的抗逆能力。识玉米顶腐病发生原因:近年来玉米顶腐病发生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加上玉米本身抗逆性差是造成玉米顶腐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其发生主要危害玉米抽穗结实,危害损失大,潜在危险性较高。目前正值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非常有利于玉米顶腐病病菌的侵染流行。危害症状:

一般玉米顶腐病分为真菌性(镰刀菌)与细菌性两种:

镰刀菌顶腐病:

玉米镰刀菌顶腐病是一种新病害。夏玉米生长到大喇叭口期,出现连日高温高湿气候,易发生镰刀菌顶腐病。该病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有发生,病原菌是土壤中的串球珠镰刀菌,发生呈上升趋势,发病田一般减产5%~10%,严重地块减产近100%。危害损失重,应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