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玉米进入晚熟阶段,自己种植的玉米临近收获,出现了“暴死”现象,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其实,这是严重危害玉米的一种病害,它叫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腐病,是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的整株很快青枯干死的突发性土传真菌病害。
发病主要在灌浆期至成熟期发生,但在乳熟期之前没有明显的发病特征,乳熟期至蜡熟期才是发病的高峰期。春玉米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8月份,夏玉米的发病时间则在9月份的上中旬。
其发病程度主要受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种植密度等条件的影响,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目前遍及全国玉米产区,分布广,危害大,该病病情发展迅速,来势凶猛,一般病株率在10%-20%,严重的40%-50%,特别严重的高达80%以上,农民称之为“暴死”,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
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
防治对策1.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耐病品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2.适期晚播,合理密植。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增强通风透光性,促使玉米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力。3.施足基肥,增施钾肥和有机肥。土壤供钾充足有利于植株纤维素合成,细胞壁加厚,茎秆硅化程度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据报道,在常规施磷酸二铵15千克每亩、尿素20千克每亩情况下,增施钾肥能有效控制玉米青枯病,使玉米增产;用17.5千克每亩或20千克每亩氧化钾作基肥,防病增产作用最为明显,成株期防病效果达77.5%,增产率20%左右。
我有说话...
已有0条评论,共348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