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霜霉病
霜霉病
为害特征
-
病势由下而上逐渐蔓延
-
正面出现多角形褪绿斑
-
潮湿时背面出现紫灰色霉层
施药方法
-
代森锰锌、代森锌、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霜脲氰、氰霜唑
-
发病初期灌根处理;雨前雨后注意打药;病株、病叶及时处理销毁
2、枯萎病
枯萎病
为害特征
-
子叶变黄
-
茎基部黄褐色
-
高湿白色霉状物
施药方法
-
嘧菌脂、咪鲜胺、恶霉灵、苯醚甲环唑
-
发病初期喷淋茎基部或灌根处理,病重株直接拔除销毁,并消毒土壤(注:苯醚甲环唑和甲托使用浓度过高易产生药害)
灰霉病
为害特征
-
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
-
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
低温高湿型病害
施药方法
-
啶酰菌胺、嘧霉胺、乙蒜素、腐霉利、异菌脲、咪鲜胺、咯菌腈
-
发病初期用药
青枯病
为害特征
-
整个地上部均枯萎
-
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如同健株
-
呈青枯症状
施药方法
-
中生菌素、噻菌铜、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
-
发病初期灌根处理,病重株直接拔除销毁,并消毒土壤
炭疽病
为害特征
-
叶片上呈现圆形、椭圆形红褐色小斑点
-
有时边缘有黄晕,最后病斑转为黑褐色,并产生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
-
后期病斑穿孔,病斑多时融合成片导致叶片干枯
施药方法
-
嘧菌酯、二氢蒽醌+苯醚甲环唑、咪鲜胺
-
发病初期用药;雨前雨后注意打药
6、白粉病
白粉病
为害特征
-
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
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
-
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
施药方法
-
嘧菌酯、醚菌脂、百菌清、肟菌酯、氟吡菌酰胺+乙嘧酚、苯醚甲环唑、腈菌唑
-
发病初期用药;雨前雨后注意打药
早疫病
早疫病
-
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
-
高湿时黑色霉层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
-
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
-
病部有(同心)
施药方法
-
代森锌、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氰霜唑、霜脲氰
-
发病初期灌根处理;雨前雨后注意打药;病株、病叶及时处理销毁
8、根结线虫病
根结线虫病
为害特征
-
根上有根结
-
叶片中午萎蔫
-
植株矮小
施药方法
-
阿维菌素、噻唑膦、丁硫克百威
-
阿维浇根处理;其余拌土沟施处理
9、病毒病
病毒病
为害特征
-
叶皱缩,凹凸不平
-
叶片褪绿黄斑
-
沿叶脉变色
施药方法
-
盐酸吗啉胍、寡糖·链蛋白、氨基寡糖素
-
发病初期用药;主要是预防
10、软腐病和黑腐病
软腐病
软腐病
-
晴天萎蔫,早晚正常
-
湿腐,有臭味
-
最后根茎叶腐烂
施药方法
-
氢氧化铜、噻菌铜、噻唑锌、中生菌素;或噻唑锌+松脂酸铜
-
发病初期喷淋及地面
11、锈病
锈病
为害特征
-
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
-
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
-
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
施药方法
-
溴菌腈,肟菌酯,嘧菌酯、粉锈宁
-
发病初期用药;雨前雨后注意打药;病株、病叶、病果及时处理销毁
12、细菌性角
细菌性角斑病
为害特征
-
叶背水渍状斑
-
浇水后有菌脓
-
叶脉为界,逐渐扩大,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色赤褐,周围往往有黄色晕环,后期长出黑色霉状小点
施药方法
-
氢氧化铜、松脂酸铜、噻菌铜、噻唑锌、中生菌素
-
发病初期用药;雨前雨后注意打药;病株、病叶、病果及时处理销毁(注:建议氢氧化铜单独使用!)
13、菌核病
菌核病
为害特征
-
残花部水渍状腐烂
-
白色菌丝最后变成黑色菌核
-
不萎蔫,萎凋枯死
施药方法
-
咪鲜胺、腐霉利、异菌脲、戊唑醇、啶酰菌胺
-
发病初期灌根处理,病重株直接拔除销毁,并消毒土壤
立枯病
立枯病
-
白天萎蔫,夜间恢复
-
呈灰褐色病斑
-
干枯死亡,不倒伏
猝倒病
猝倒病
-
苗期胚茎水渍状
-
干枯呈线状
-
幼苗猝倒
施药方法
-
恶霉灵、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或腐霉利+百菌清、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
-
发病初期灌根处理,病重株直接拔除销毁,并消毒土壤
15、根腐病
根腐病
施药方法
-
恶霉灵、双炔酰菌、氟啶胺
-
发病初期灌根处理,病重株直接拔除销毁,并消毒土壤
我有说话...
已有0条评论,共269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