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指的是农历的2023年闰农历二月。是我国古代历法沿袭着闰年的规律。
农历是古代我国根据月亮的朔望规律制定的日历。月亮从朔到望,从望到朔的规律时间平均为29.5天。所以农历每个月的时间定为29天或者30天。
阳历是西方根据太阳运行一周的规律制定的日历。太阳运行一周360度,这样就制定了每个月的时间为30.25天,所以阳历每个月的时间为30天或者31天,而二月为平年,28天闰年为29天。阳历每4年闰一次只是增加一天的时间。
由于阴历每年的时间为354天,而阳历的时间平年为三百五六十五天,闰年的时间为366天。这样阴历和阳历一年就相差了11到12天。
老祖宗为了把阴历和阳历时间悬殊不会太大,也就是月亮和太阳运转的规律的时间基本相符。也就是实行季节性的相符,毕竟24节气按照阳历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这样老祖宗就把阴历实行闰年的制度,也就是每三年闰一次,19年闰7次的规律。
阴历年每润一年增加一个月,这一年的时间为384天,共计13个月。这样就把阴历和阳历之间的距离缩短,也就出现了阴、阳历的平衡性。
所以2023年闰农历2月,也就是根据农历闰年这个规律来制定的。
2023年由于闰农历2月出现了一年两个立春节气,被称为双春年。2023年立春节期为农历2023年正月十四,2024年立春节气为农历2023年腊月二十五。所以农历2024年就没有立春节气了,被称为无春年或者寡妇年。
双春年利于结婚,俗话说“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因为有两个立春节气,这一年天气比较暖和,阳气充足,阳光普照。
可“双春年”不利于种植和养殖,因为气候比较暖和,造成病毒细菌疾病的滋生和蔓延,以及害虫的泛滥成灾。所以有了“双春夹一冬,带毛的贵如金”、“双春夹一冬,黄豆贵如金”等农村谚语的说法。
农村老话“二月没九,饿死猪狗”,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二月”指的是农历的二月。在古代,我国实行的是农历,所以一些农村谚语俗语老话等提及的时间,都是指的农历日期、月份、年份。
“九”在这里指的是数九天。古代“数九”是非常有讲究的。“夏至三庚入伏,冬至壬日数九”,意思是说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作为入伏的第1天,冬至后的第1个壬日作为数九的第1天。
后来古人为了方便“数九”的日期,把冬至北方日期最短,即将迎来隆冬的季节,作为“数九”的第1天,这样比较方便记忆。
数九寒天共有九九八十一天的时间,也叫数九消寒天。也就是从冬至到来那一天,作为数9的第1天,以后第1个9天就是“一九”,第2个9天就是“二九”,依次轮推,第9个9天为“九九”。
我有说话...
已有0条评论,共304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