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是社区零售和生鲜电商的交集,是介于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之间的一种兼容状态。商品结构和品质,是社区团购发展可持续的基石。当前的市场,出清迹象已现,未来格局会如何变化?

 

生鲜电商迭代孕育社区团购业态

 

1.1  社区零售和生鲜电商的交集

 

社区团购是社区零售和生鲜电商的交集,是介于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之间的一种消费状态。

 

社区团购既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又依托于线下的社区。从消费者视角来看,社区团购的主要特点有:“预售+自提”模式;社交关系为枢纽的“团长”模式;以及,聚焦家庭,SKU较少。

 

社区零售,指以社区为中心的近景消费,其商品主要为具备高频刚需性质的食品和日用百货,传统模式包括社区便利店、夫妻店、水果店等。

 

生鲜电商,指以生鲜类产品为核心的电商平台,随着模式的不断更迭,现类型主要有O2O模式、自营前置仓模式和社区团购模式等,拉动着生鲜食品线上渗透率不断提升

1.2 生鲜电商模式不断更迭,社区团购应时而生

 

生鲜电商行业自出现以来,一直进行着商业模式的更迭。据此可将行业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1)2005-2011年:初创阶段,以复刻传统电商B2C模式为主。

 

在这一阶段,生鲜、百货等高频消费产品具备较大市场空间的事实受到广泛关注,但入场参与者大多仍沿用了传统电商模式,没有考虑生鲜易腐、低毛利的特性,冷链技术投入不足,市场竞争格局分散,未出现行业龙头。代表参与者甫田网、菜管家、沱沱工社等。

 

2)2012-2014年:行业龙头入局,提高准入门槛。

 

2012年,京东上线生鲜频道,淘宝上线农业频道;2013年沃尔玛1号店出现生鲜品类;2014年大润发旗下B2C电商飞牛网上线生鲜业务。这一阶段电商、商超巨头入场,探索生鲜供应链、仓储(自营为主)和平台运营的标准,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但在模式上仍旧缺乏创新,资产偏重,并未解决保鲜和高成本的问题。

 

3)2015-2017年:从O2O模式到仓店一体。

 

2015年,众多新兴O2O创业公司上线,如有米、Dmall等,而传统商超如华润万家、沃尔玛也推出自有O2O平台,2015年4月京东到家上线。O2O模式下,平台与线下商超便利店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线上下单+线下配送/自提”服务,平台方多采用轻资产模式。

 

由于创业公司自身不具备供应链优势,在线下店引入时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2016年,O2O模式开始市场出清,部分商家被淘汰,Dmall核心高管全部撤离、裁员过半,味道网战略重心转向B端。

 

2017年,盒马鲜生开启线上业务,主打高品质生鲜,是“超市+餐饮+物流+APP”的复合功能体。相比起2015年较为主流的轻资产O2O模式,盒马鲜生仓店一体化资产更重,开店成本较大,虽保障了生鲜品质,但成本端承压。

4)2018年至今:前置仓和社区团购双模式并存;前置仓和社区团购分别对标高线和低线市场受到广泛关注。

 

前置仓模式取消了仓店一体中的“店”,仓的选址靠近客户群,主打即时(40分钟内)配送,保障生鲜和服务的高品质。但是,其高履约成本需要高客单价覆盖,典型参与者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均在2018年进入发展快车道,2019年美团通过美团买菜参与前置仓布局。

 

社区团购模式采取“提前下单+次日自提”模式,大幅降低履约成本。2018年,出现很多相关创业公司(如十荟团、同程生活等);2019年赛道整合洗牌(呆萝卜资金链断裂、十荟团合并你我您、同程生活合并考拉精选);2020年受益于疫情,社区团购热度提升,互联网巨头开始相继布局社区团购。目前,社区零售的商业模式还未定型,现存模式下的同行竞争、自我完善仍将是中短期主题

从融资角度看,2018年来社区团购受到资本广泛关注,资金向龙头聚集。据企查查数据,2018年社区团购相关融资数量32起,融资金额23.5亿元,融资金额同比2017年增加217%;2019年开始内部洗牌,融资数量略有下降;2020年疫情催化剂下,社区团购再度受到资本关注,相关融资35起,融资金额由2019年的91亿元增至200.7亿元,同比增加121%。融资金额向头部聚集,截至2021年5月,兴盛优选融资金额居榜首,309亿元,远多于其他参与者。

性价比为王,商品结构有待优化

 

2.1 高性价比的零售补充业态,渗透率有待提升

 

1)社区团购是传统商超零售的补充业态,性价比高。

 

一是,弥补部分低线城市的线下商超空缺。以江苏地区的大型商超(永辉和大润发)为例,一二线城市的连锁商超数量明显高于三线城市;在常住人口数接近的情况下,二线城市拥有比三线城市更多的大型全国连锁商超门店。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社区团购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线下商超的空缺。

 

二是,作为“电商版连锁社区便利店模式”,满足日常的家庭生活需求;对比传统电商,时效性更强,性价比更高。消费者在传统电商购买商品,物流时间往往需要2-3天,若加急则需要更高的价格;但是,在社区团购模式下,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次日提取。

2)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庞大,线上渗透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艾瑞咨询,生鲜零售市场在2020年达5万亿元。鉴于生鲜食品易损耗且具有高频低价的消费属性,线下模式依然是生鲜零售的主要模式。根据欧睿咨询,按2020年生鲜食品销售量口径,传统农贸市场渗透率为65%,而电商生鲜渗透率仅为7%,在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催化下,生鲜零售线上渗透率或将进一步提升。

 

2.2 从爆品到基本品,商品结构调整是获利关键

 

以“引流”为核心到“差异化”为核心,是社区团购电商对于用户的培育过程,也是平台选品策略需要遵循的规律。

 

社区团购的商品运营逻辑,类似于电商店铺的运营逻辑:通过引流品吸引新用户,爆品刺激用户下单;再根据主推品树立平台形象,以基本品优化毛利,为后续盈利做铺垫。现阶段,社区团购的商品依然处于以 “引流品”和“爆品”引流的初级阶段。

 

若社区团购平台想步入盈利区间,需要通过“差异化”主推品建立平台形象,留住团长和客户,再通过围绕用户生活的基本品提升获利空间。生鲜产品难以成为基本品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易损耗且难以标准化,随冷链物流搭建不断完善,生鲜品向标品转变或将成为社区团购平台突围的方向。

食材类仍是社区团购主要商品。我们统计了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在上海、长沙和成都的SKU分布,截至2021年8月10日,多多买菜的SKU在850个左右,美团优选的SKU在1000个左右。其中:生鲜品类SKU(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类和海鲜)占社区团购总SKU约30%;食品类SKU(包括生鲜品类、粮油、零食、酒饮和速冻食品)占社区团购总SKU约75%;标品类SKU占社区团购总SKU约70%。对于同类型商品,社区团购平台商品价格显著低于前置仓模式下的商品价格。

2.3 商品品质提升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商品品质是提升复购率和用户留存的关键。

 

对于社区团购平台,提升商品品质一方面有利于培养用户的粘性,增加复购率的同时拉升客单价;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平台形象,扩大社区团购的目标用户。根据艾媒咨询2020年统计,担心商品品质而拒绝使用社区团购的消费者比例高达57%。

社区团购模式将风险与责任分散至各环节与相应主体,平台方承压少,管理能力成为胜出关键。社区团购模式下,由供应商寻找位置合适的共享仓进行商品存储,并在平台方要求的时限内送至中心仓,因此库存和损耗压力转移至供应商(自营为主的前置仓、仓店一体等均有库存与损耗压力)。

 

商品分拣与履约的责任则由平台方、网格仓加盟商、团长、消费者各承担一部分,降低了平台方履约压力(自营为主的前置仓承担主要运输压力)。

 

客群的引进、运营和售后责任转移至团长承担,降低平台方运营压力。

 

总体而言,社区团购平台方压力被转移至链路其他主体。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全链路中外包、加盟环节多,平台方库存、运输、运营压力虽减少,但人员管理、加盟商关系维系的压力较大,如何做好全链路人员及合作方管理将是社区团购业态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