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在路上
夏凉秋暖,稻飞虱易大发生。这种害虫,上年曾在长江流域的浙北、沿江和江苏沿海等地突然暴发,而且难以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等常用药种防治,大面积生产上因没有高效适用药种可用,被迫使用敌敌畏、毒死蜱等药种,连多年前已禁用毒死蜱的浙北地区,空气中也弥漫着“毒死蜱的味道”。尽管如此全力防治,这些地方最终仍出现了十多年不见的水稻大面积“冒穿”现象,损失较大。
与会造成水稻白叶、易于发现的稻纵卷叶螟不同,同为“两迁害虫”的稻飞虱,在水稻抽穗期之前一般不对水稻产生易于观察的危害,常在迁入稻田后繁殖两三代,在局部地段数量激增后,才引起处于灌浆期的水稻突然成团、成片枯死,出现“冒穿”现象。
据江苏省植保植检站最新预测信息,水稻中后期以“三病三虫”(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为主的病虫害总体将中等至偏重发生。褐飞虱总体偏重,其中五(2)代偏轻发生,六(3)代苏南、沿江、沿海等地偏重发生,其他地区中等发生;如果后期补充迁入,将加重七(4)代发生程度;预计总体轻于上年。7月20日前后系统调查及大田普查,苏南、沿江部分地区百穴虫量2~5头,与去年相当,列2005年以来第5~10位,田间以低龄若虫为主。
从天气情况看,今年长江下游地区很可能出现利于稻飞虱大发生的“夏凉秋暖”天气。据气象部门信息,7月下旬受6号台风“烟花”影响,江南、江淮地区雨水较多,利于“两迁”害虫迁入;8—9月江苏全省范围内温度正常略高,降水接近常年或略多,其中8月1—20日降水量苏南地区偏多0~2成,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预计8月份影响江苏的台风有1~2个,总体利于“两迁”害虫的补充迁入和繁殖危害。
稻飞虱正在偏重发生的路上。近期可在大面积水稻拔节期前后,密切关注稻飞虱发生动态,结合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酌情使用烯啶虫胺、烯啶·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酰胺、三氟苯嘧啶等药种控制稻飞虱基数,一旦发现用吡蚜酮等药防治效果不好,田间稻飞虱虫量激增,及早使用三氟苯嘧啶等高效适用药种防治,避免稻飞虱在水稻灌浆期严重发生,难以控制。

早治早安心
淮安网友杯酒7月22日发微信: 防治稻飞虱的药,什么时候用合适?
滁州网友雨晴: 每次打药都要带上。
杯酒: 每亩用量多少?
常州网友老四: 看产品使用说明,用推荐量的高量。买药的时候,经销商会告诉你的。
海燕: 是否需要用药防治,要根据田间稻飞虱发生情况而定。最好在8月初用白色的盆子到田间拍查一下,达防治指标(每百穴有800~1000头,根据水稻生育期、害虫发生趋势等适当调整)时再用药防治。在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较好。
杯酒: 好的。

徐州网友云淡7月23日发微信: 昨天稻田里打过药后,今天看水面上漂了很多稻飞虱。请问用什么药防治稻飞虱好?乙虫腈防治效果和持效期怎么样?
网友济宁: 用“佰靓珑”。
笔者: 十多年前,江淮等地稻飞虱发生重时,用乙虫腈防治稻飞虱效果一般,不如吡蚜酮、烯啶虫胺等药。